为传承弘扬以“空天报国”为内核的北航精神,激发敢为人先、开拓创新的勇气,凝聚干事创业合力,4月3日下午,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开展传承“北京一号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。本次活动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主讲,航空学院副院长彭博、党委副书记梁伟涛及学院7个教职工支部约70余名党员参加此次活动。

本次活动主要参观了沙河新地标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沙河馆,分为室外展区和室内展区两个部分。韩老师先从室外展区讲起,共计14件展品,包括北航设计和试制的“北京一号”、“北京五号”、轰-6、东风2号等,详细讲授了这些飞机展品的技术特点、研制历史及服役过程。

接着,依次参观了室内三个展区:航空展区“壮志凌云”、航天展区“天问苍穹”、发动机展区“逐梦动力”。韩老师结合珍贵的历史资料和83件(套)展品,将一部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徐徐展开。老师们近距离观察了多款飞机模型和发动机,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。在参观过程中,韩老师结合北航历史,重点介绍了北航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重要贡献和关键作用。


最后彭博副院长强调,学院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的融入爱国主义教育,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,以实际行动传承北航人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,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,让北航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飞机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孙康文:独立自主,自立自强,是我们航空人一直以来的坚守,通过本次韩馆长的详细介绍,我们更加了解了老一辈航空人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,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广大青年教师“空天报国,敢为人先”的信心和决心。
流体所教师党支部书记熊渊:在韩国军馆长的专业讲解下,我们深入领略了沙河航空馆的丰富馆藏。从室外的“北京一号”等珍贵展品,到室内发动机展区,无不彰显北航人“敢为人先”的精神传承。这场沉浸式学习让我深切体会到,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,更应秉承“北京一号”研创者的报国初心,在三尺讲台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。
固体所教师党支部书记王磊:韩老师从“北京一号”轻型旅客机讲起,生动讲述了这架由北航师生自主设计、制造的飞机在中国航空史上的里程碑意义。每一架飞机都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印记,这不仅是一架飞机的故事,更是一代航空人自力更生、勇于创新的缩影。此次参观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航空技术的理解,更激发了北航人对航空强国梦的思考与敬仰。

通过此次参观活动,学院教师深刻体会到了北航人的爱国情、报国志,当凝视着那些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珍贵展品,仿佛看到了北航人在科研一线日夜坚守,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的生动画面。学院将结合“十五五”规划,聚焦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需求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统筹推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业绩指标,以创新驱动助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。